当期目录

  • 全选
    |
    农村治理现代化
  • 农村治理现代化
    卢晖临、刘圆圆
    2025, 12(4): 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仍面临“能人难育、问题难解、资源难聚”的实践困局。以明峰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聚焦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探讨其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将政治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可以发现,带头人的作用不仅源于个人能力,更依托于党组织构建的“选育管用”全周期管理体系,形成了个体能动性与组织保障的双重作用机制。在村社层面,带头人通过“以身化人”的示范效应和情感动员实现群众参与;在制度层面,党组织通过动态选拔、能力培养、监督激励和资源支持确保带头人行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此,理解“带头人”的本质与作用机制,不仅关乎基层治理效能,更是透视中国特色治理逻辑的重要窗口。
  • 农村治理现代化
    潘桐
    2025, 12(4): 2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乡村场景化成为此前在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时期未充分发展起来的苏南“薄弱村”的重要转型选择。苏南深厚的经济与社会基础构成了场景化出现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村庄所处区域的经济基础构成了其能够走场景化之路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以乡土性为核心的社会基础为资源的持续引入带来了可能。“薄弱村”的发展既是城乡融合的受益者,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和创造新的城乡关系,加速城乡融合。从这一实践中可以看到,城乡融合既不是城市对乡村的消解,也不是城市向乡村融合的过程,而是村庄作为行动者自我奋斗的过程。对于乡村场景化应理性、积极看待,有基础的场景化为城乡要素的持续流动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空间,使乡村不断产生新的可能。
  • 农村治理现代化
    李静怡、李志榕
    2025, 12(4): 4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乡土资源以重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农村社区治理网络,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议题。广东龙村社区营造实践可以为探讨基层地方如何在识别并激活“乡情”的前提下重新联结各方行动者,进而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网络提供参考。农村社区治理网络重构存在“中介者引入—文化转译—秩序调适”的三阶逻辑:第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介入构成治理网络重构的组织基础;第二,以“乡情”为治理资源的“文化转译”实践为治理网络重构提供核心策略工具;第三,再造“乡情”有效撬动了农村社区内生性秩序力与外生性建构力的互动调适,并在此过程中生成了“多元共治”的行动情境。这一案例不仅为理解农村社区治理转型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探索情感治理路径、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启示。
  • 论文
  • 论文
    余海洋
    2025, 12(4): 82-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工作”是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矛盾化解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非正式治理模式,其本质应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但既有研究多从“策略主义”路径出发,聚焦于策略型“做工作”的工具治理效用,缺乏对“做工作”价值治理效能的关注。德镇“赴家做工作”案例清晰地呈现出“做工作”的价值治理面向。在该案例中,“家”是一个维系关系、生产信任、消弭情绪、传递温情的价值场域,依托“家”的道德、伦理、情感、信任等价值治理资源,基层干部更易走近当事人的生活,进而将法律与政策的抽象表达转化为当事人可知可感的话语,推动法律观念和政策理念向其思想深处传递。与策略型“做工作”不同的是,“赴家做工作”不是做利益分配工作的策略型治理,而是做思想工作的价值治理,价值治理是“赴家做工作”发挥治理效能的关键机制。
  • 论文
    闫红红
    2025, 12(4): 11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县域社会工作的发展,以提升地方社会工作者能力为目标的督导实践经验需要进行总结与研究。立足山东省周县社会工作督导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方法,可以探索以“助人自助”“能力建设”为理念、以互为主体为核心的督导实践路径。围绕“主体觉醒—主体实践—主体改变”的能力提升过程,能够总结出三项促进非专业背景社会工作者自我增能的策略:一是构建平等的督导关系,推动专业知识与实践智慧的融合;二是强化反思与反身性,提升社会工作者更贴合县域实际的实践能力;三是以互助为方法,培育良好的集体增能机制。推动县域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基层社会工作督导体系,持续加强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 论文
    董亭月、陈知知、陈志光
    2025, 12(4): 13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存在政策利好但落地难的问题,以南城一家连锁养老机构的发展过程为例,基于模糊-冲突模型,可以对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考核烦琐、政府划拨用地困难、租金压力、邻避效应等问题提出一个理论解释。影响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包括信息资源流通、政府注意力分配、部门权力监督和社区利益联盟。权力有效监督和利益联盟重组是降低政策执行者之间冲突程度的有效手段,可以推动政治性执行向行政性执行、象征性执行向试验性执行转换。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提升宏观与微观政策协同性、促进部门信息互通、优化政府注意力配置、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四方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政策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