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龚小碟、崔月琴
    2023, 10(03): 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从民政系统设立独立的社会工作部门,到基层社工站建设,再到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社会工 作在党政系统内部的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技术性活动的制度化过程。通过对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化过程的历时性分析发现,社会工作的制度化遵循了合法化、项目化和科层化的演进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始阶段,回顾中国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历程,对于明确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科层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必然阶段,从科层化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现实状况,从而把握未来的实践方向。
  • 家庭研究前沿
  • 家庭研究前沿
    喻月慧、贺敬芯
    2023, 10(03): 1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从民政系统设立独立的社会工作部门,到基层社工站建设,再到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社会工 作在党政系统内部的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技术性活动的制度 化过程。通过对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化过程的历时性分析发现,社会工作的制度化遵循了合法化、项目化和科层化的演进 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的开始阶段,回顾中国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历程,对于明确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认为,科层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化的必然阶段,从科层化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现实状况,从 而把握未来的实践方向。
  • 家庭研究前沿
    何彩平、赵芳、曾凡林
    2023, 10(03): 2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友好家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创建儿童友好家庭的重要前提。本文在以定性和定量方法收集儿童自身意 见的基础上,通过Delphi 法,并经过五轮专家意见咨询,构建了包含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42 个三级指标的 儿童友好家庭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儿童的基本权利为基础,以非暴力、不忽视为基本定位,充分考虑到儿童在 不同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包含了家庭环境创设、儿童—环境互动,以及儿童状态等三方面内容,旨在使其成为《未成 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后,在家庭教育促进中自我指导的指南,并成为推动家庭友好社会支持政策制 定和预防性干预项目实施的参考。
  • 家庭研究前沿
    王美华
    2023, 10(03): 3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结构沿着现代化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变迁,更加趋向小型化与核心化。核心家庭在面对儿童照顾资源不 足的情况时,选择回归主干家庭的形式,组建合作育儿型临时主干家庭。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是现代化与市场化中的竞争 压力、传统家庭文化责任伦理的延续与变迁以及儿童照顾制度的不完善。在个体化社会中,传统规范的解构与重构推动 个体注重自身的利益,代际之间通过协商不同主体的利益,整合资源与调整结构以满足家庭需求,由此推动了这一家庭 形式的形成,其逻辑是家庭发展目标与亲密情感关系的双重需要。
  • 论文
  • 论文
    焦若水、高怀阳
    2023, 10(03): 5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写作是社会工作实践本土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现有研究对社会工作写作的关注不足。必要的写作、必要但仍不充分的写作、夸大(甚至是虚假)的写作构成了社会工作的写作图景,并非新管理主义和专业异化可以解释。基于“治理情境—专业应对”的分析框架,发现在项目制约束下,社会工作者将碎片化的活动 以标准模式书写,不仅是科层制下问责与绩效呈现的层层镶套,也是社会工作机构应对“内卷”的主动选择。此外,规范书写也是展示和证明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性,争取专业承认和发展空间的举措。增强书写的主体性和专业自觉,推动社会工作书写发挥连接反思性职业和专业科学之间的建设性作用,是中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 论文
    方亚琴
    2023, 10(03): 6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高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地方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制度性激励约束和机会结构,而地方政府的制度生产是 在特定治理逻辑支配下的治理行为,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领域的治理逻辑分化为强发展逻辑、强控制逻辑和均衡逻辑。 在不同治理逻辑的支配下,地方政府的制度生产在目标定位、类型偏好与策略选择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形成具 有不同结构性特征的地方性制度体系,从而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制度性激励和约束。因此,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建设要求地方政府更新治理理念,积极、主动地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制度生产,促进社会组织平衡发展与 充分发展。
  • 论文
    刘影、李阿特
    2023, 10(03): 8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参与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本文将社区参与分为社区经济发展和社区志愿服务 两个维度,基于对江苏省农村地区1 363 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人力资本和社区认同两个因素对居民社区参与意 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社区经济发展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都较强;人力资本对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作 用因参与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异,社区认同对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具有共性。对此,可以动员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拥有一 定政治身份的个体,由他们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引进社工服务、搭建居民代表议事会平台 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进而促进他们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度参与。
  • 书评
  • 书评
    黄进
    2023, 10(03):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