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张昱;滕明君;
    2021, 8(03):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范式嬗变经验的重要路径。剖析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探索经验,梳理建党百年来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社会管控、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以及新时期的多元化社会治理四个历史阶段。同时,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控到治理、从分散到整合、从动员到协同、从贫困到小康的治理方式、制度体系、社会体制、社会图景的优化与完善。由此,从历史实践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坚持结合实践国情。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建党百年来的社会治理范式嬗变昭示着我们应继续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论文
    杨菊华;
    2021, 8(03): 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激发中老年人口性别—年龄红利的思路举措。结果表明,中老年女性的人力资源充足且稳定,资本禀赋大大改善并将持续改善,由此构成性别—年龄平等红利的生发基础。激发性别—年龄平等红利,必须突出"积极"意涵,扭转以"养"为主的政策思路,延伸生活领域的积极"保障"至生产领域的"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必须关照全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消除媒体和社会文化对她们的偏见、歧视等负面认知,充分激活中老年女性的生产性潜能和多维价值,为她们提供全面参与社会的友好环境;必须努力剥离已然内化的性别—年龄刻板印象,提升社会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带动中老年男性人力资源的更充分利用,由此将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从一些服务性行业中置换出来,从事与其资本禀赋更匹配的行业和职业,形成更大且正向的经济社会效应。
  • 论文
    潘璐;刘成曦;
    2021, 8(03): 2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女性化的结构特征为乡村自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女性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空间。女性领导力对于带动妇女参与村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村庄治理中女性领导力的形成来源于女性村干部自身的性别优势和妇联组织提供的组织优势。女性领导力使女性村干部能深刻感知村庄人口的多元发展需求,激发妇女在小农户生产合作、居家灵活就业、社会服务组织等方面形成内生的自治实践。乡村振兴时期应注重培养农村基层女性领导,提升农村女性的治理能力,为促进女性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持续动力。
  • 论文
    刘妮娜;
    2021, 8(03): 3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公共政策、市场就业环境背景下,女性照护父母的强度并不高。虽然照护父母对女性工资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几乎每天照护父母与农村户籍女性不选择从事私营、民办企业以及外企等非公共部门工作显著相关,但对女性就业满意度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照护父母(非正式工作)可能是一项积极决策而并非正式工作的次级选择、副产品或消极抵抗,未来应当探索超越正式与非正式工作的二元关系,建立积极工作观思路,通过将非正式照护规范化、可量化,发挥非正式工作低成本、灵活性、团结性等优势,使其成为女性一种重要且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选择,这将对促进女性工作和地位提高、提升老年人照护质量、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要意义。
  • 论文
    李丁;
    2021, 8(03): 4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参与不足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居民日常浅层参与(如文体活动、线上讨论等)对社区选举、公益服务等深度参与有促进作用吗?如果有,主要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研究提出了浅层参与可增进居民对社区信息的了解,提高社区信任,强化社区认同,扩大社区社会资本积累,进而推动深度参与的四种中介机制假设。来自北京市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支持了浅层参与对于深度参与的促进作用,以及浅层参与提升居民社区信息了解程度进而促进深度参与的中介机制;浅层参与包括在线参与能提升社区信任、社区社会资本、社区认同,但三个中介变量对深度参与独特作用有限。这可能与此前回天地区核心社区事务参与渠道仍不够开放,线上群众参与未被社区干部充分重视有一定关系。研究对社区工作者通过日常活动、线上参与推动社区参与累积性发展有参考意义。
  • 论文
    王文卿;
    2021, 8(03): 6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于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流动人口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鉴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必要考察流动人口通过与流入地城市户籍人口交往而形成的跨户籍社会网络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基于2019年在北京市开展的流动人口调查,本研究考察了跨户籍社会网络的三个关键指标:规模、流动人口从该网络获取社会支持的力度、网络中弱关系所占的比例。研究发现,后两个指标对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从跨户籍社会网络获取的社会支持力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弱关系在跨户籍社会网络中所占的比例达到或超过50%的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社会支持力度与性别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样的社会支持力度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女性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研究发现对于制定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 论文
    刘丽娟;王恩见;
    2021, 8(03): 7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运行存在双重治理逻辑:行政治理逻辑与专业治理逻辑。这两者之间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治理效果的不显著,并衍生了一些矛盾:项目周期短暂性与案主脆弱性消除及能力恢复长期性的矛盾;项目不确定性、间断性与社工机构对项目较强依赖性的矛盾;项目的政府行政权威性与社工机构专业自主性的矛盾;项目指标数字化与服务指标难以数字化的矛盾。对此,需要秉持协同治理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专业治理逻辑,建构双重治理逻辑平衡的关系格局,以便更好地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 论文
    陈劲松;仲婧然;
    2021, 8(03): 8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灵性照顾,是灵性观念在健康照顾或医疗照护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国外灵性照顾领域已经开发出三类评估工具,具体涉及护理人员灵性照顾观念、护理人员灵性照顾能力以及患者灵性照顾需求等相关量表。这些量表在测评题目、信效度、适用人群、临床应用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其中一些量表已经有汉语适用版本,即依据我国的文化语境做出了适当的跨文化调适,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语义表达进行了适当转换,使其表达更清晰更明确,并对理解度不高的概念加以扩展性说明。对国外灵性照顾评估工具研究进展的跟踪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本土化灵性照顾的临床实践和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