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4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7-03-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范明林;
    2017, 4(0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民政部统计,2015年全国有8500万残疾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残疾人群体在经济收入、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康复服务、就业保障、权益保护及婚姻家庭生活和社会融入等众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对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在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也强调"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残疾
  • 论文
    范明林;李蓉;
    2017, 4(02): 5-1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残疾人照顾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所讨论的成年残疾人子女家庭相较于一般残疾人家庭而言,由于照顾者多是老年人,此类家庭的照顾增添了更多风险。研究发现,成年残疾人子女家庭照顾已经显现和隐藏如下风险:生命安全、生存、未来照顾维系、身心健康损害、家庭和社会关系支持以及多重复合性因素威胁等,而目前行政体系和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均有欠缺之处。因此,迫切需要基于个案管理模式,建立和设计一个整合各种资源、能够根据成年残疾人子女家庭照顾需要而提供多样性和针对性服务的综融式服务框架。
  • 论文
    华红琴;
    2017, 4(02): 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各类统计数据,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日益庞大。尽管近年来国内对自闭症的认识逐步加深,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支持力度加大,但是大龄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康复还相当局限,缺乏相应政策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两个服务于大龄自闭症障碍者的民间组织的探访,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从就业康复、社会化与家居生活三个方面,阐释大龄自闭症障碍者的生活境遇与照顾者压力。研究发现,大龄自闭症障碍者在离开学校系统后处于康复的真空状态,其家庭照顾者压力巨大。最后,本文基于权利与发展视角,提出了大龄自闭症患者障碍者康复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以及路径策略。
  • 论文
    李羿琼;
    2017, 4(02):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残疾人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服务领域,其婚姻服务也受到更广泛的重视。由于普遍受到生理缺陷、心理障碍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婚姻缔结和维系中也遇到了资源匮乏、负担沉重等特殊困难。作为新的尝试,运用优势视角开展该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改变了以往问题视角的服务逻辑和思维方式,对于提升残疾人婚姻缔结和维系的能力具有更强的适切性。本研究在评估残疾人婚姻中的主体及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势取向的残疾人婚姻社会工作介入的干预框架和若干实践策略。
  • 论文
    陈劲松;陈洪江;南燕;
    2017, 4(02): 3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当前我国建设人才队伍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当前社会建设的水平和深度。本文对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基本现状、职业状况、专业水准、专业愿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基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系列问题,如社会工作购买服务财政支持不足、社会工作者工资薪酬较低、社会工作人才再培训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论文
    郭占锋;李卓;
    2017, 4(02): 4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研究和工作方法都相当匮乏。在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下,系统梳理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重要问题,对于构建本土化的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概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其次,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指出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而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论文
    谢建社;隆惠清;
    2017, 4(02): 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与问题。本文试图从"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及其局限性等问题,运用积极心理学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创新,关键在于从挖掘残疾人积极的因素、积极的人格品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入开展,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提高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 论文
    陈国强;潘鸿雁;
    2017, 4(02): 6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社会"的属性和特点,社会可以分为"存在""自主"和"制衡"三个层面。其中"存在"与"自主"是考察国家建构下的"社会"状况的核心内容。国家建构下的社会主体生存空间或机会不是均等的,行政化和专业化是获取生存的两条主要途径;国家对社会主体的控制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形成各类主体与国家之间自主性程度不一的连续统;社会主体既可以依附于国家获得生存,也可以通过完全自主获得生存,表现为政府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体的不同路径选择。
  • 论文
    张广利;王伯承;
    2017, 4(02): 7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邻避项目建设的公众感知表现出"不怕"到"我怕"的历史流变,"我怕"情结在本地户籍人口和外地流动人口之间存在不同。当民众面对无效的制度化表达时,非制度化渠道往往因为能引起政府重视而成为民众有效抗争的不二法门。社会稳定风险之所以最终演化为严重的社会冲突,并非由于邻避项目环境危害巨大而难以遏止和化解,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不同主体的感知差异以及因之而产生的应对策略和行为选择。可以从认知塑造的视角入手,改善民众对邻避项目的认知,以提升项目接受度与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能力:通过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避免"我怕"情结扩大;实现风险公担与成果共享,减少公众的不平等体验;建构本土化风险文化,实现社会稳定风险消解。
  • 论文
    黄家亮;张鉴;
    2017, 4(02):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60余家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社会学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时代使命,以及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