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社会工作行动逻辑研究
  • 社会工作行动逻辑研究
    吴佳峻、徐选国
    2023, 10(04):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垃圾分类日益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和普遍化的生活实践,如何跳出以行政动员为主导的垃圾分类治理取向,探索居民的自觉参与成为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的新议题。本文从生态哲学视阈下的精神性理论视角出发,探究超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行动机制,提出“精神性实践”这一分析性概念作为分析维度:一是个体对环境公正、生态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二是培育个体与环境共生的环境意识,三是塑造个体对环境的集体认同。基于对上海M 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呈现了从外在行政驱动向内在精神性实践自觉转换的行动逻辑。其中,从行政动员到意识培育促成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实践策略转换,从利益推动到行动自觉促成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在动力转换,从环境冷漠到集体认同促成了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认知转换。精神性实践可以为中国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本土理论框架,也可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
  • 社会工作行动逻辑研究
    刘雨航
    2023, 10(04): 15-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工作项目制主导着现阶段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实践,其运作模式主要由招标、执行、评估等环节构成,具有一整套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动框架。但社会工作项目制的效果偏差正在广泛发生,制约着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的深入发展。以上海市X 流动儿童服务项目为例,研究发现社会工作项目制的效果偏差包括绩效效果偏差、专业效果偏差以及治理效果偏差,三者分别指代项目实践成效与绩效目标、专业目标以及治理目标之间的偏离程度。社会工作项目实践情境中的非预期因素、多元主体的利益偏好与行为分化以及管理主义与专业主义的内在张力等多重不确定性,是导致社会工作项目制效果偏差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亟需培养“不确定性”思维,加强情境赋能、行动协同和制度整合,推动社会工作项目制的深化转型。
  • 社会工作行动逻辑研究
    张鹏飞、曹迪
    2023, 10(04): 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赋予社会工作技术治理的重要使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技术治理较为普遍的形式。在政府购买禁毒社会化的服务中,社工机构原本期待通过中期的技术实践引导禁毒办的行政逻辑走向专业逻辑,从而实现高效的技术治理。但机构的实践取向实际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政府购买阶段机构坚持部分专业自主性、项目开展阶段机构服务成效未达到预期、项目评估阶段机构整体行政趋同。行政逻辑最终吸纳了专业逻辑,机构实践目标趋向于行政管理。资源依赖和身份挑战是导致机构发生行政趋同转换的外部原因,而实务者技术不足是其内部根本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专业知识层面联结专业主义和实践智慧,为实务者建立完备的知识库存;实务者必须立足现实情境,迈向知识的内化、整合和实践的自主以完成技术实践,避免机构因技术不足发生行政趋同转化,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技术治理的专业使命。
  • 论文
  • 论文
    宋月萍、彭可余、吴昕阳
    2023, 10(04): 47-5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促进老年人就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助推型政策显现出独特优势。助推理念下,通过政策设计和实施,在保留老年人选择自主性的同时,能够推动老年人做出更优的就业选择。日本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助推型老年就业政策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日本助推型老年就业政策框架的形成主要包含三个步骤:选择体系设计、选择意愿塑造、选择的可执行,其构建了国家在场、社会成长的有效助推场景,最终实现老年人就业供给端与需求端平衡的助推成效。日本助推型政策的成功也对中国应对老龄化难题,促进老年人就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应基于受众需求设计就业促进的政策框架,其次创造包容友好的老年人雇佣与就业环境、激活就业意愿与能力,最后调动市场、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多主体参与,保障老年人做出的最优选择能够实现,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 论文
    唐丹、张琨
    2023, 10(04): 6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概念的三个组成要素,研究健康三要素的关系及其中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身体健康(自理能力)对心理健康(抑郁水平)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社会功能(社会网络,包括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身体健康对老年人朋友网络的影响大于对家庭网络的影响;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老年人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同时,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还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家庭网络对身体健康水平低的老年人之心理健康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而朋友网络对身体健康水平高的老年人之心理健康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当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下降时,应该特别确保其家庭网络,进而更有效地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
  • 论文
    王杰
    2023, 10(04): 7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善终具有主观性与文化性,可以视作一种主观建构的叙事。现实中的患者往往处于过度治疗和临终关怀不足的两极,又因为拖累家人感到自责和内疚,在身心煎熬下,形成了难以善终的叙事困境。患者叙事处于多元主体叙事竞争的结构张力之中,基于专业权威的医学叙事与基于伦理的家庭叙事将患者本身的叙事挤压到边缘位置。叙事重构拓宽了传统叙事治疗的范畴,不仅关注主观维度的叙事治疗,也同时关注叙事的现实基础与叙事竞争,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临终关怀、生前预嘱、叙事治疗等多重举措,帮助患者重构积极叙事,促进患者善终。
  • 论文
    南日
    2023, 10(04): 8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合供被认为是当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有效路径,然而如何影响居民合供意愿在研究领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文基于对J 省13 个设区市下辖的95 个县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梳理了公共服务合供意愿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信任、政府透明度与居民的公共服务合供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对居民的公共服务合供意愿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显著。为增强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潜力发挥,未来各级政府应采取必要举措,动员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合供领域之中,以助力共同富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