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1-11-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于萌;匡亚林;
    2021, 8(06):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政策是由多种政策手段组成的政策组合,在分析家庭政策体系时,需要重视制度的整合模式以及制度之间互动而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分析家庭政策不同组态及政策效果,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12个典型福利国家两个时间节点的政策体系为对象,分析家庭政策的组态及政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从政策组态及其在促进生育率和女性就业的政策效果来看,普惠性现金给付、男女共同参与的休假政策,以及服务供给的政策组合更接近家庭政策的"理想模式"。从政策变化路径来看,去现金化、强化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以及男性育儿参与是大部分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向。在目前亟须构建与鼓励生育相匹配的家庭政策背景下,我国的家庭政策需要根据家庭政策的组合效应与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建设,推动我国家庭政策向"去家庭化"和"去性别化"路径发展。
  • 论文
    马瑜骏;
    2021, 8(06): 15-2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式托育在多数国家的托育政策安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缓解托育压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英国、丹麦、日本和美国四国家庭式托育的政策安排和实践经验的比较,以经合组织国家"高质量保育工具箱"为依据,形成高质量家庭式托育的分析框架,从设置儿童托育的质量目标及服务规范,保证高质量早期课程的实施与标准的设置,提升托育员从业资格、改善其培训及工作条件,促进家庭和社区参与四个方面总结各国经验,并结合当前中国家庭式托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从立足居民需求、完善监督管理办法、发挥社区和社会组织力量三个方面,为我国发展本土化的家庭式托育提供经验借鉴。
  • 论文
    何姗姗;
    2021, 8(06): 2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更具体的时间框架内考察城市已育女性的再生育意愿,对上海377名0~1岁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意愿,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究个体、家庭和社区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一孩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不高,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母亲年龄、户籍和家庭月收入仍是显著影响其二孩生育意愿的结构性因素;与公婆不同城居住、婆媳关系在生育后变差的一孩新任妈妈,其二孩生育意愿显著低于其他新任妈妈,但在对与母系祖辈居住情况的变量分析并未出现该结果;居住社区环境的儿童养育友好程度并未对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医疗机构和社区提供适宜的家庭育儿社会支持服务,改善家庭微生态生育文化,尤其是提升男方家庭长辈与育龄女性的关系质量,以有效提高城市一孩家庭的再生育意愿。
  • 论文
    冯剑锋;岳经纶;胡项连;
    2021, 8(06): 40-4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超大城市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选取我国超大城市广州为例,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所提出的社会保护分析方法对我国超大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比较发现:近年来,广州社会保障支出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相比其他发达地区,社保支出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经济发展与社保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风险;另外,广州社会保障支出存在过分偏倚社会保险项目的倾向,这一现象导致当地社保项目存在内部结构不均衡,针对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需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广州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除了需要适度提高支出水平以外,同时还应注重社会保障项目的内部结构合理性,通过加大对相对贫困人口的倾斜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在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中的相对不公平问题。
  • 论文
    李莹;董星;
    2021, 8(06): 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被贴上危险、暴力的标签,承受社会污名。采用宏观视角考察我国网络媒体以及公共部门精神卫生政策效果,主要是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与服务政策的污名/反污名方面,发现我国网络媒体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例报道多于其权益受到侵害案例的报道,但施害与受害事件多发生于患者本人和家属群体内部,折射其所处社会隔离困境。我国精神卫生政策自2004年以来不断完善,有利于打破社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刻板印象,但在防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建议卫生、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管理的操作规范、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福利服务、重视反污名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 论文
    区缵;
    2021, 8(06): 6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明清以来,渔业开发是海岛开发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在港口区域,渔业成为海岛社会的主要生计方式,"村港合一"的渔村共同体逐渐形成。从生计与栖居的角度,以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为线索,以岛屿港口城市村港关系变动中渔村共同体的建立、解体与重构为研究框架,探讨海洋社会的治理与转型。在政府的陆上定居化和基层组织化的政策支持和治理实践中,疍家人形成了"海陆两栖"的生活方式。很多岛屿港口区域经历岛屿城市化发展成为港口城市,疍家人的生活方式与新兴的经济方式从磨合状态发展到冲突状态。进入"村港分离"阶段,市场力量成为瓦解渔村共同体的外在因素,疍家人既要面对"船港分离",也要面对"家港分离"。港口渔村一度处于失序的过渡性状态,社会治理的问题在于没有充分考虑海洋族群与海洋生态的高度相互依存。要推动"村港一体化"的进程,实现岛屿港口城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整体治理型态,其次要推进以当地人为中心的海陆治理实践,最后治理实践要因地制宜,突出海洋的社会与文化特色。
  • 论文
    朱萌;
    2021, 8(06): 7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生成与再造。作为网格空间的设计者,国家对社区网格的划分具有同质性;但作为网格空间的使用者,不同社区会根据自身需求重塑网格,打造诸如"社区工作站网格""楼门网格""大院网格"等不同类型的新网格。网格化管理并不是政府部门的一次性顶层设计,运行过程中还包括社区相关主体对空间结构和秩序的改造和重塑。城市社区网格空间的塑造是多方参与的结果:国家以节约治理成本为导向对网格划分采取标准化策略;社区居民以个体化需求和社会资本为导向改造原始网格并设立小区网格;社区居委会以协调国家权力与个体利益为导向重塑标准化网格,实现社区网格与小区网格的对接。
  • 论文
    林丹;
    2021, 8(06): 8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州国际社区生成和治理实践的分析发现,在基层政府自上而下地规划建设国际社区之前,广州城内已经自发地形成了多处移民集聚地或族裔聚居区,形成了事实上的多点分布的"国际社区"。目前的国际社区建设,是对在穗国际移民居住格局和秩序的重构,有助于移民治理的规范化,但把原有的一些移民聚居区边缘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移民社区空间的隔离、强化了族群边界;封闭或半封闭的社区管理,更加深了这种边界感,不利于国际移民的社会融入。国际社区治理的困境,源于长期的对国际移民治理经验的缺失、区别化服务的盲目性、多元主体的参与不足,扭转局面应更多地考虑在华国际移民的多样性、面向中外居民提供更开放的共享服务、提升日常实践中的对外交流水平,推进多元移民群体在中国的共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