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何国良;
    2021, 8(01): 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工作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其本质一直是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概括而言,社会工作的本质功能主要有"关怀"(care)、"管控"(control)和"治愈"(cure)三种取向。在比较分析三者的基础上提出关系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上借鉴了"关系心理分析"和人本主义的传统,认为一切服务的改变源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实践中倡导关系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认为社会工作实践的"非正式性"使其在性质上不同于其他人本服务的行业,因此,使用关系方法将促成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真正平等与尊重。总之,关系为本的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内涵,为社会工作实现自身使命、走向包容性找到了出路。
  • 论文
    郭伟和;
    2021, 8(01): 1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科学界围绕本土化与规范化的争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本土化之争的背后是高质量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把握,而规范化之争的背后则是探讨社会科学核心方法与实质性议题的平衡关系。社会工作是一个对案主承担专业价值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在规范与使命之间保持好平衡关系,一味地追求实证科学规范,会忽略一百年前弗莱克斯纳的警醒——"社会工作与医学的界限"。因此,社会工作研究规范必须建立在专业使命之上,让实践主旨引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不是用一种科学主义研究方法来规范其专业实践。
  • 论文
    陈涛;吴芃;
    2021, 8(01):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与"社会性""志愿性"之争的本质是基于模式问题的不同建构。模式问题的模糊性引发了本土传统中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作为舶来品的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争议。对此,依据不同的要素将社会工作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作为社会工作模式外延的组织模式、实务模式、理论范式及服务模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组织模式不仅能有效地区分实际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又触及了社会工作的本质,即"专业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就我国而言,充分把握整体组织模式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内部症结,焕发活力。
  • 论文
    杨锃;
    2021, 8(01): 3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长期以来,对社会工作的艺术性却缺乏系统的探索。社会工作的艺术性可以反制背离人性的实践,体现本真性。挖掘传统文明的碎片,显现其艺术性的原型,可为复归和拯救社会工作的本质提供有益启示。实践中,强调"当事者性",则可克服社会工作者与服务使用者间的对峙,拓展社会工作关系的艺术性。一是当事者的立场避免了证据被政治化,是维护社会工作本质的重要方法。二是当事者性可以摆脱服务中的认知误区,令社会工作者意识到自身也是助人过程中的"当事者"。只有当事者才能深切体察到社会工作关系艺术的重要性。对社会工作的起点和过程有更深入的把握,达成双方智识与情感层面的深层沟通,才是好的社会工作。因此,当事者性体现了社会工作丰富的艺术性。
  • 论文
    熊跃根;吴富兰;
    2021, 8(01): 5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农村基层防疫为背景,从个案村庄防疫过程的"社会事实"出发,运用"过程-事件分析"对赣南沅边村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进行考察,着重探索了村庄防疫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发现,在具有较强集体信任基础的农村地区,村委会和精英村民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动员,最终形成了以村委会为核心,精英村民为骨干,村民广泛参与的多层级村庄防疫共同体,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蔓延。村庄防疫共同体的形成建立在全体村民利益基础之上,乡村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共同体形成的组织保障,村民的共同情感和村庄认同是维系共同体的纽带。村庄防疫共同体以情感纽带为内核,是在特定的疫情威胁中村民为共同抵御风险而形成的复合型功能共同体。
  • 论文
    谢立黎;杜鹏;徐瑛;
    2021, 8(01): 6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展的角度看,贫困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还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社会排斥等方面的问题。我国老年人面临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等多维度的贫困问题,其中能力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和健康贫困,权利贫困主要体现为参与贫困和社会隔离。近1/3的老年人面临三种及以上的多维贫困,其中处于经济贫困的老年人同时面临多维贫困风险的比例最高。贫困不仅会对物质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同维度的老年贫困通过强化心理社会丧失感和降低心理获得感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健康贫困和与朋友隔离对老化态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应在多维贫困的视角下开展更广泛意义上的扶贫行动,包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从整体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论文
    谭磊;丁建定;
    2021, 8(01): 7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回顾公办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历程,阐述了社会工作内部和外部两种评估形式的内涵。针对外部评估,拟定了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凸显了服务思路的逻辑性、服务对象的参与性、社工权益的保障性、评估体系的开放性等重要维度;针对内部评估,以需求评估为例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步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探讨延伸至实践,基于广东省26家公办福利机构调研结果,归纳了当前公办福利机构专业服务评估的方式,即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民政或福利机构主导评估以及无评估三种,也梳理了社工对评估的反馈建议,同时分析了服务经费、社工行业发育程度等制约专业评估的因素。最后,针对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分别提出了改善建议。
  • 论文
    陆益龙;孟根达来;
    2021, 8(01):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牧业合作经济兴起机制的研究,大多强调国家政策与资本下乡的作用。然而,在蒙区牧民自发合作的案例中,却可以明显看到牧民的主体性作用。牧民在牧业生产经营所进行的自发性合作实践,其实是他们基于有效性原则做出的替代性选择,亦即有效的替代选择。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在传统游牧组织中,还是在人民公社里,以及在集体经济解体之后,实际上都存在不同形式的互助合作。在本世纪初畜牧业转型背景下,牧民自发性互助合作其实是为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及外部环境的一种替代选择,即以合作互助替代个体化经营。这种生计方式的选择其实是特定情境下的实践与策略调整,而非普遍的制度替代。概言之,除了国家与资本的力量之外,牧民主体也在牧业合作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