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5-11-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杨伟民;
    2015, 2(06):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是不可分割的。社会治理是在可以依据具体指标界定具体范围的社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中,就各种关系到所有成员利益的具体事项,通过有关成员的参与,建立规则,使规则得到遵循的过程。在阐述了社会治理意涵的基础上,本文以一个村庄的土地承包和流转为例,揭示了社会治理的四个核心要素:既有社会制度、个人权利行使、适度地自我约束、拥有相关信息;讨论了四者的相互作用及其中体现的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 论文
    黄家亮;
    2015, 2(06): 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全国多个地区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指出,当前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变迁;乡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个人权利意识的崛起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纠纷的集中爆发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为应对这些方面的深刻变迁、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各地进行大量各具特色的实践,总体上呈现以下几种趋势:通过"法律下乡"推进乡村秩序重建;通过"服务下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通过"信息下乡"推进产业转型;通过开发利用传统资源激发社会自身活力。本文分析指出,未来中国乡村治理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复合治理体系;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基层政权重塑;积极培育经济、社会组织,拓宽农民社区参与渠道;将网络等新型技术手段应用于乡村治理创新。
  • 论文
    马俊达;李文静;
    2015, 2(06): 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购买服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所证明了的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从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看,政府购买服务具有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加强社会规制、培育社会组织等多重功能。当前,要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委托代理——互容共进"的社会治理模式。
  • 论文
    祝玉红;曾月;
    2015, 2(06): 3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贫困儿童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维度及总体满意度得分中明显低于非贫困儿童。贫困儿童对现有生活表现出比较满意的态度,其中对学校满意度最高,对居住环境满意度最低;其满意度在性别、年级、家庭收入、独生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如何提升贫困儿童生活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 论文
    方舒;冯钧艺;
    2015, 2(06): 4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时至今日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培养理念跟不上、学生认同度低、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设较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而专业教育中的问题、探索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可供教育界同行进行对话探讨的价值。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土化模式还需从创新社会工作教育理念、培养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兼具的专业人才、推进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路径加以实现。
  • 论文
    刘燕舞;
    2015, 2(06): 5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农村光棍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问题:越轨、一般的违法、犯罪和自杀四个主要方面,指出农村光棍的越轨风险主要表现在其对农村妇女的性骚扰以及与已婚妇女通奸方面;一般的违法风险则主要以偷盗、斗殴和赌博等为特征;农村光棍的犯罪风险则涵括了情杀与情伤、拐骗妇女、性侵幼女、强奸妇女、盗窃与抢劫等行为;农村光棍的自杀风险主要来自于其对生活的绝望。文章从婚姻的贱农主义倾向和婚姻的城市拜物教倾向及二者所造成的婚姻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非对称性流动的角度,讨论了农村光棍问题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分类治理的思路简要探讨了农村光棍的治理对策。
  • 论文
    谢宇;
    2015, 2(06): 7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工作为新市民日益成为城镇化大舞台的主角,数以亿计的农民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涌向城镇的陌生人世界。与此同时,农民工犯罪越轨问题也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学研究的时空转向,时间、空间与犯罪行为、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犯罪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从时空结构的视角出发,基于对G省务工农民工和服刑农民工调查的实证材料基础上,对这两个群体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运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对服刑农民工的犯罪时间、空间情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服刑农民工与务工农民工不仅在社会人口特征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而且时空因素的差异对不同群体的服刑农民工的犯罪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其呈现出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因此,本文认为在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方面,有必要加强时空预防与治理上的针对性。
  • 论文
    杨国才;
    2015, 2(06):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不遗余力进行贫困治理,我国尽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各民族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特殊民族贫困治理具有重要性且紧迫性。《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社会政策视角》以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特困民族和跨境民族为一身的布朗山布朗族为对象,从问题的提出入手,借鉴西方福利三角理论,提出新福利三角理论,运用新福利三角分析架构对特殊民族的贫困治理,研究方法,特殊民族贫困治理的重要性及实践性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