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社会建设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论文
社会工作实务前沿
封面文件
全选
|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Select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社会生产力与社会活力:一种“两力观”的生成、阐释与实践
吕鹏
2025, 12(5): 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党的文件在涉及改革思路时常并用的一对提法,但既有研究很少将两者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讨论。这一对概念构成了一种“两力观”,既是理解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把钥匙,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两力观”的理论难点是如何界定和理解“社会活力”,从而进一步阐述其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相对于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生产力”而言,“社会活力”这一概念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渊源,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智慧。“社会活力”作为一种“力”,不仅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产力”更加适配的“社会关系”,而且要进一步重视“社会”作为主体的能动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创新得以涌现。
Select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数智社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社会活力困境及其优化机制
杨铃、郑凯元、王燊成
2025, 12(5): 3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智社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社会活力困境,在本质上是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中的一种系统性失灵,主要源自强制通行点的技术性功能、制度性功能和主体性功能的缺位和偏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通过追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网络中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的互动过程可以发现,摆脱社会活力困境的关键在于有效统一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的行动秩序和行动框架。具体而言,在组织载体上,以党组织优势为牵引,释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参与活力;在调适工具上,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网络中强制通行点的功能边界,以激发其创造活力;在运行条件上,统合个人认知、群体需求和集体制度,提升其内生活力。
Select
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社会动员的演变:从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
姜宝卿
2025, 12(5): 5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在动员群众参与的同时防止社会失序,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不断在实践中破解这一难题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治理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强制型、关系型、激励型、认同型为代表的多样化社会动员术类型。这些社会动员术在整合资源、组织行动、凝聚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数字技术使社会动员的发生场域从实体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社会动员术在执行主体、动员范围、反馈时长与动员对象四个维度发生改变,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社会动员术。这些新兴的动员术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重塑了治理关系。同时,制度、行动与情境之间的互动,以及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交互,推动着社会动员术不断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保持社会活力的同时增强治理韧性,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国家治理课题。
论文
Select
论文
党建引领专业:社会组织党建的机制与效果——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的数据分析
苗大雷、余怡
2025, 12(5): 84-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受到广泛关注,但社会组织党建与其社会服务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未被重点探讨。基于2019 年“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开展了基层党建的社会工作机构在整体上展现出更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党建可以在价值引领、服务技术拓展、专业人才吸引和培养等方面发挥优势,使党建与专业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党建引领专业”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效果。“党建引领专业”是党和国家塑造专业人员的“以红领专”方式在社会组织中的具体实践和集中体现。未来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推动党建与社会组织的业务发展有效融合,促进社会组织长远发展。
Select
论文
创生传统:乡村未来社区的新内生发展路径
苗延义
2025, 12(5): 11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未来社区是近年来在城乡融合进程中形成的新探索和新形态。对在地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创生传统”,是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实现新内生发展的实践进路。其运作机制包含三个递进层面:一是内生整合,通过再造在地文化传统,实现乡村社会内部整合,激活社区主体意识并培育内生动力;二是内外联动,以再造的传统为纽带链接政府政策、市场资本等外部资源,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性支持网络;三是城乡互构,通过文化赋魅重塑乡村价值吸引力,打破城乡等级化的价值叙事,促进城乡多元要素双向对流与互动互构。这一基于创生传统的新内生发展路径,不仅为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驱动的重要范式,也为超越城市中心主义、构建城乡对等的融合式发展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与理论参照。
社会工作实务前沿
Select
社会工作实务前沿
从困境到希望:失学儿童个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石世华
2025, 12(5): 13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不断减少,但儿童失学现象仍时有发生,失学儿童需要多方主体的协同关爱与保护。因此,构建一个集多重问题解决、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支持于一体的个案管理机制有其必要性。对多重困境失学儿童的个案管理实务研究可以从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两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梳理失学儿童个案管理的行动路径。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全面的资源网络,可以使其获得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检验专业成效并梳理个案管理的专业实践路径,可以为失学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获得“新生”。基于实践反思,可以从资源系统建设、发展性能力建设、干预流程与反馈机制三个层面,提出针对个案管理介入多重困境失学儿童的行动建议,积累案例经验成果,为个案管理的本土实践和理论化运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