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赵晰
    2023, 10(02):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核心目标。本文基于立体性视角对政策范式变迁进行考察后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大体经历了制度初创阶段、立体式的转型发展阶段、垂直式的数量发展阶段、水平式的规范发展阶段。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成果在内在维度上的表现是政策工具的创新和优化,在水平维度上的表现是协调自身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并从中确立社会救助的主体角色,在垂直维度上的表现是契合上层政策定位以扩展政策内容。结合社会救助的内在发展路径以及新时期水平和垂直维度的发展要求,高质量发展蕴含着立体式社会救助范式变迁的内涵。
  •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参与
  •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参与
    杜鹏、马琦峰
    2023, 10(02): 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银发网红在各大网络平台快速走红并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关注。银发网红是指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展现自身的行为、态度与特质,引发网民关注,取得较高热度的老年个人及团体。在老龄化与网络化交织并存的社会背景下,银发网红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整体而言,银发网红为老年人与外部社会、老年群体内部及不同代际群体间的良性互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本异化行为、新的风险因素、错误内容引导、持续能力不足等挑战。对此,应当深刻把握积极老龄观的内涵,以客观的、全局的、发展的态度来看待银发网红,既要鼓励支持,更要扬长避短,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及银发网红本人等主体积极性,合力破局、共迎挑战。
  •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参与
    刘妮娜、房罗鑫
    2023, 10(02): 2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协会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的基础性、综合性的现代互助组织,是开展农村互助养老的重要组织抓手。农村老年协会互助养老共同的发展历程包括老年人组织的非正式互助—规范建设老年协会和互助志愿队伍—运营互助幸福院、托老所等硬件设施。农村老年协会互助养老按照主导制度逻辑可以划分为互助逻辑主导型、行政逻辑主导型、市场逻辑主导型、专业逻辑主导型。不同地区老年协会通过双向吸纳、协商、竞争等方式与多元制度逻辑进行互动,互动结果包括强化、退守、弱化等。总体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农村老年协会互助养老想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依赖和强化互助逻辑,这是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也是未来建立党领导下的均衡社会养老体系和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
  •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参与
    朱荟、肖春卉
    2023, 10(02): 3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源自社会互动的一个学理概念,老年社会参与发轫于西方社会,通常被视为一种有力的分析视角,而非确凿的操作化概念。在中国语境下,老年社会参与立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概念范畴呈现综融性,概念层次具有全景式,概念内容扩展至多维与多元。在积极老龄观的指引下,中国老年社会参与从宽泛的理念共识淬炼为明确的政策话语体系,历经40 余年的政策孕育、探索与实践推进,极具新时代中国的鲜明特色。无论是老年人主体性的再确立,还是兼具融入社会和参与建设的双重意涵,中国老年社会参与致力于形塑代际共同体,以消解老龄社会新形态的复杂张力,并为之注入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的社会动力。
  • 论文
  • 论文
    王建民、何鹏
    2023, 10(02): 4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支教活动是当下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因此,如何有效动员大学生参与公益支教活动值得研究。本文运用结构化理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官方发起的支教项目、支教类社会实践项目和公益类支教社团三类典型项目。各种类型的规则和资源不断注入支教的动员过程中,而不同行动主体根据规则和资源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在多元互动中形成了三种相对稳定的动员机制:规范引导机制、平台竞争机制和意义感召机制。本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在高校和社会中有效激励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论文
    孙茜、周庆红
    2023, 10(02): 5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十年非家庭层面代际互动项目的系统评述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四大特点:代际项目成为国际性的研究主题,但本土化经验的学术表达不足;代际互动理论彰显出一定解释力但缺少与操作层面的共同建构;代际项目活动主题多样但缺乏社区(社会)发展议题;项目评估方法具有实证化特点,但缺乏对项目成效的全景讨论。因此,我国未来非家庭层面代际互动项目的研究和实务策略应推动理论导向的实践介入模型建构;扩展代际互动项目的意涵,关注社区(社会)发展议题;评估代际项目成效的全景性与持续性。
  • 论文
    王永梅、武佳、纪竞垚
    2023, 10(02): 6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养老床位是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有关家庭养老床位的学术研究非常有限。基于政策文本和调查数据,全面了解我国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特征。研究发现,家庭养老床位在经历起步、稳步发展后,2021 年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民政部门作为重要的牵头单位积极出台政策,各大城市都加快探索实践,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五大服务领域”是其主要服务内容,但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尚未参与到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中来。城市居民对家庭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较大,生理脆弱性、居住在中心城区、收入水平较高或自感经济困难是重要的预测指标。未来应着力解决医护资源的整合,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的标准化。
  • 论文
    樊丹迪
    2023, 10(02): 8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重视巩固脱贫成效的后扶贫时代,家庭成员的就业对具有返贫可能性家庭的稳定脱贫意义重大。依托CGSS2017 调查数据,参考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划分低收入家庭和低保家庭,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对成员的非正规就业与所在家庭月均收入和家庭月人均收入进行检验,重点分析非正规就业对这两类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就业类型与家庭类型存在显著相关;非正规就业是低收入家庭和低保家庭中成员的主要就业类型,非正规就业者在所在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户籍和管理岗位情况方面与正规就业者存在差异。而从就业类型和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两类家庭中的非正规就业成员发现,虽然其所在家庭的月均和月人均收入都显著低于正规就业成员家庭的,但成员的非正规就业仅在十分有限的程度上导致了这种收入差距的形成,不足以因此否定非正规就业收入对两类家庭的生计维持和稳定脱贫的基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