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第7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9-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黄家亮;马颖;
    2020, 7(05): 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基金会最初诞生于美国,并逐渐向全球扩展。在过去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社区基金会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的土壤,实现了从捐赠接受方、财务代理人向社区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并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社区慈善模式。社区基金会在全球扩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银行模式和聚集模式两种典型模式。中国社区基金会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需要,逐渐形成社区服务与社区培育并举的项目运作体系。但总体来看,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进一步扎根中国本土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面向中国社区治理的广阔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基金会发展之路。
  • 论文
    袁振龙;
    2020, 7(05): 1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社区基金会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崭露头角,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现阶段社区基金会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社会主导型等不同类型。从社会规范、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三个角度对现阶段社区基金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发展面临着社会规范有待修订完善、社会信任程度有待提升、社会网络有待拓展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为推进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 论文
    黄政;
    2020, 7(05): 2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背景下,社区基金会被引入中国并稳步发展。基于对深圳、上海和北京9家社区基金会的案例研究发现,资源链接和服务供给构成社区基金会的主要功能,但实践中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社区基金会在担当社区"输血者"和"风险投资者"角色时,由于筹资能力弱化,面临"无资可筹""无血可输"的境地,制约着"资金蓄水池"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承担社区服务和培力角色、搭建社区公益平台开展社区营造时,存在专业性人才匮乏、回应问题能力弱化、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影响着社区公益平台效用实现和服务供给水平。促进社区基金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须从组织架构、项目实施、资源筹集、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改革。
  • 论文
    朱雨欣;郭伟和;
    2020, 7(05): 35-4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新农村建设"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始终面临着专业化发展和本土化建构的双重要求。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积累了许多本土经验,本文借鉴社区工作的双层框架分析思路,通过构建以"国家-社会"和"传统-现代"为二元维度的类型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的传统取向、国家主导的现代取向、社会主导的传统取向、社会主导的现代取向等四种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取向。在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四种取向分别对应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委托-服务""同行-团结""合作-培育"和"治疗-教育"等四种不同的实践策略,希望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提供借鉴。
  • 论文
    2020, 7(05):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各国相互学习、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发展,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建立了全球社会工作服务抗击疫情的研究共享平台,汇编世界各国社会工作者参与抗击疫情的国家报告。有鉴中国社会工作界的有效行动与卓越贡献,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专门单独发布中国国家报告。
  • 论文
    赵忻怡;金昌晓;付芳;
    2020, 7(05): 48-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者在临终患者心理-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变得重要。帮助患者面对死亡恐惧,是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对死亡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可见,死亡恐惧的程度受到过去遗憾、未来遗憾和死亡意义的直接影响。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应从协助患者接受和表达恐惧情绪、通过陪伴和倾听来了解患者的遗憾或心愿、通过生命回顾帮助患者发掘生命意义等几个方面,帮助临终患者面对死亡恐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论文
    李龙;宋月萍;
    2020, 7(05): 5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发展理论在以系统性视角探究家庭团体的互动模式时,尤为重视按动态化思路考察家庭生涯的时间维度,多年来形成了生命周期、现代转变、人类发展三种基本导向。生命周期导向突出地表现为直观描摹家庭发展外化了的阶段演替格局,现代转变导向突出地表现为深刻把握家庭发展内隐着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化与转化机制,人类发展导向突出地表现为集中探讨家庭发展以个体发展为根本取向的任务导引机制。对三种基本导向的内核、关联加以剖析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家庭发展基本概念,从中可见,家庭发展是家庭在结构与功能分化与转化中扩展成员相应能力、增进成员相关福祉的阶段演替过程。
  • 论文
    陈佳;
    2020, 7(05): 7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的社会挑战之一。我国日益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机构化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家庭代际支持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养老资源,会挤出(即降低)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之间双向的经济支持,但却可以挤入(即增强)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工具性支持。相对于挤出和挤入论,"特别化"理论假设更适合于解释我国宏观养老环境与老年家庭代际支持的关系。在政策层面上,政府需要加强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提高机构养老资源可得性,同时发展家庭支持政策以更好地整合家庭养老资源,打造多元化养老模式。
  • 论文
    秦广强;马林刚;
    2020, 7(05): 8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社会阶层的政府满意度,反映着他们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认可和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因而是观察其政治态度和研判政治整合形势的重要参考维度。结合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新社会阶层的政府工作满意度状况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就总体还是细类指标而言,新社会阶层的政府满意度均低于一般民众水平,且低于同处于"中产"位置的体制内"新中产"群体。从民生保障、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三个大的聚类维度来看,新社会阶层在公平公正方面的满意程度最低,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最大。高文化程度、高收入、高政治自由意识、低政治参与以及上升流动受阻的新阶层成员,其政府满意度略低,该群体所处的特定结构位置和制度环境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今后应在保障公平正义、改善民生、拓展利益表达和参与渠道、强化阶层整合与利益整合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新社会阶层的政府满意度。
  • 论文
    2020, 7(05):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11日,"双一流"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在线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办,《社会建设》杂志社协办。本次会议共有18位青年学者做大会主题报告,并邀请了8位资深专家对会议发言进行点评。学者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本次研讨会采取云端连线的方式举行,通过腾讯会议、微信、哔哩哔哩三个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会议直播的人次达到16368人。
  • 论文
    2020, 7(05):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合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秉承"崇尚真理,探索人文,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信念,刊发高质量、前沿性的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等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相关的优秀研究成果,提供权威的上述各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构建青年学者施展才能、更好成长的学术舞台,促进上述领域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为推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应用诸领域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