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第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3-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查心瑜;陈婉珍;
    2020, 7(02): 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儿童性侵案件层出不穷,绘本性教育因其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预防儿童性侵犯提供了思路。本研究通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绘本性教育活动的探索性干预试验,证实了绘本性教育对提升儿童的性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为帮助绘本性教育在国内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在服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并兼顾性别视角;在干预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在教导者、支持者、研究者与管理者的角色寻求平衡,还需对服务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 论文
    刘浪;何姗姗;
    2020, 7(02): 1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患者因病而导致自身形象的改变和运动障碍,使得其自我效能感较低,存在自尊低下、不自信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幸福。运用影像发声法在上海市D医院开展干预试验,探究帕金森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依据亲身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生理情绪状况四种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来开展小组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影像发声法对帕金森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可行性,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总体健康水平。
  • 论文
    郑悦;黄晨熹;
    2020, 7(02): 2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子女、配偶为主的家庭照顾者是失能失智老人照顾的主力。已有研究表明,长期的照顾压力会造成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以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顾者为主要干预对象,以改善照顾者生活质量为着眼点,设计干预项目,具有必要性。基于压力应对理论,可以选择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设计提升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干预项目。项目内容可以涉及照顾者知识与技能培训、情绪管理、压力排遣、社会资源动员与关系建构、自我效能感提升等九个主题。当然,以上设计是否有效、可行,需要通过实际的干预试验加以验证。
  • 论文
    林顺利;朱睿钒;
    2020, 7(02): 4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扶贫作为国家向地方输入福利资源的重要工程,在资源输入过程中却常与实际设想偏离,衍生出农户"争贫"的举动。这种意外性现象实质上是扶贫场域中的农民行动者出于利益争夺所做出的一种策略性行动。遵循制度设计与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分析思路,在承认国家政策与现实脱节的事实前提下,尝试阐释"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对小农心态的转变起到的催化作用。而基于以上摸索路径与现实的扶贫困局,正确的化解之道还需"米提斯"思维的嵌入,也就是地方性知识、小农生存智慧等特质必须要纳入到扶贫政策的设计中去,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在村庄场域中的落地生根。
  • 论文
    王兆鑫;
    2020, 7(02): 5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中的家庭育儿模式呈现出诸多与时代变迁相吻合的现象,祖辈成为儿童抚育过程中重要的"生力军",分担了父辈在儿童抚育中的诸多事务,释放了他们的育儿压力,促进了女性进入劳务市场的张力。性别视角下,农村家庭儿童抚育进程中的代际关系呈现出"台前幕后"式的抚育模式和权力格局。一方面,在儿童抚育进程中,祖辈中的女性更多地与儿童及儿童的父母接触,承担起儿童起居、学话、日程管理、日间临时照看、上学接送等诸多琐碎的事务安排,即"台前";祖辈中的男性则通常在幕后提供两代家庭中经济和重大劳务的支持,即"幕后"。另一方面,在儿童抚育进程中与儿童照护及成长相关的决策权呈现出父辈"台前"(强权力),祖辈"幕后"(弱权力)的代际权力关系。此外,祖辈参与家庭育儿的程度,也间接地影响了家庭代际关系的发展和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父辈二孩的生育选择。总体来说,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代际合作育儿的过程是一个双方致力于将儿童抚育成才的过程,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代际矛盾和合作,均围绕于此而生。
  • 论文
    张晨;
    2020, 7(02): 6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直面临专业化与本土化之间的"脱嵌"。苏州自2016年以来推行的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在促进专业社工机构实现"嵌入性发展"的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嵌入性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异化"的困境。这一困境的背后,根源于专业社工行业发展的"专业化诉求"与"本土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化解,需要来自于中国社会工作行业和专业自身的反思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推进的实践,实现二者从"脱嵌"走向"互嵌"。2019年以来苏州市吴中区新一轮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运营机制的创新与探索,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 论文
    高峰;
    2020, 7(02): 7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转"背景以及培育市场主体和培育社会力量的"双育"任务,如何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时代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型城市,2009年以来的十年中,苏州经过"政社互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能力建设"三个阶段、三重维度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政策创制推动社区治理的体系建构和能力建设的苏州之路。总结苏州社区治理创新的"地方性经验"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之治",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 论文
    陈心想;
    2020, 7(02): 8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和国内各地都在争取和吸引人才,以牵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美国作为一个人才大国,各地也以不同的方式吸纳人才,他们人才研究的相关发现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那么,美国人才分布与流动情况及其动力机制如何呢?运用保罗·罗默的内生经济长期增长理论中关于人才与创意关系的思想,我们首先提出人才分布与流动的分析框架,然后从佛罗里达提出的创意阶层的3T理论、交通条件对人才分布和流动的影响机制,以及作为富豪的精英移民问题等方面,对美国人才的分布与流动研究中的关键议题进行梳理,具体展现人才与一个地方(place)互相促进的良性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认识可以加深理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人才成长、分布与流动模式,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