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第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9-03-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王思斌;
    2019, 6(0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金融社会需要对贫困群体的金融增能进入现代以来,金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大势下,在数字金融技术的推动下,不同形式的金融活动已深入地进入政府、企业、家庭和广大人民的生活,已有学者指出我们已经进入"金融社会"~①。根据一般的金融学知识,金融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它也是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金融具有价值的流动性,它指向未来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就具有风险性。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结合起来,力图揭示金融
  • 论文
    钱宁;
    2019, 6(02):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资产建设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谢若登提出的一个社会政策框架。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把资产积累看作促进穷人发展的积极福利政策。它不仅能使穷人增加用于应对风险的财富,更在于它能够使穷人增加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并对未来有信心。在他看来,"收入只能维持消费,而资产则能改变人们的思维和互动方式"。~①实施以个人发展账户为核心的资产建设福利政策,对解决美国社会的贫困问题,比传统的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具有明显的优势。从个人层面看,首先是对刺激
  • 论文
    辛自强;
    2019, 6(02):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二十年来,作为社会工作新兴分支的金融社会工作在国外蓬勃发展起来。金融社会工作旨在帮扶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提高其财经福祉,其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公众财经素养上,而非仅仅解决个体一时的经济困难。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社会工作对于我国精准扶贫事业以及公众适应金融社会的重要价值,明确其工作重点。
  • 论文
    方舒;兰思汗;
    2019, 6(02):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学科和实务领域。自资产建设社会政策理论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Asset Building)逐渐构成了金融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框架,在金融赋能的目标下,金融教育、金融咨询、金融训练、金融治疗和资产建设等构成了金融社会工作的实践手法。本文试图从学术渊源、本质特征和服务体系多维角度,厘清金融社会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
  • 论文
    黄进;玛格丽特·谢若登;迈克尔·谢若登;
    2019, 6(02):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去三十年来,金融社会工作,或者说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开展的与"钱财"相关的服务,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虽然金融社会工作的理论、概念和实务仍在持续发展中,但把金融社会工作简单理解为帮助服务对象理财或者仅是帮助服务对象增加金融素养是不精确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原有的"金融社会工作"词条包含了一个比较狭窄的范畴。结合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发展,我们重新撰写了这一词条,采用一个更宽泛的定义:金融社会工作通过完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和推动
  • 论文
    李迎生;
    2019, 6(02):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新兴分支学科和实务领域在社会工作的大家庭中,金融社会工作实践虽然出现较早,但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出现较晚,包括学界在内应该说至今还比较陌生。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和金融学(金融服务)相互结合形成的一个专业和实务领域,可以视为社会工作与金融学的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它通过改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来帮助其实现经济利益,并进而促进个体和家庭的全面福祉,包括经济福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和家庭幸福等。金融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改善个体的金融能力:一是通过政策和结构改革实现普惠
  • 论文
    徐道稳;
    2019, 6(02): 2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工作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立法加以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瓶颈需要立法加以突破;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也需要立法加以确立和引领。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坚持社会法的基本定位,遵循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原则,从职业角度和事业角度展开,具体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条例》和《社会工作条例》。社会工作立法的重点和难点是设置社会工作者就业准入。没有就业准入,职业立法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 论文
    童敏;许嘉祥;
    2019, 6(02): 39-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一支重要力量的社会工作者也因此需要面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挑战。家属照顾者在整个临终阶段经历了初知噩耗、照顾陪伴、维持平衡和离世告别等四个不同阶段,其中承担着两种角色的照顾责任,即患者的照顾责任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责任。这两种照顾责任的转换成为家属照顾者生命意义重构的关键,使他们能够一方面释怀与患者的情感和责任关联,另一方面又能够重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新的情感和责任关系。这一发现为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服务依据和参考指引。
  • 论文
    祝玉红;杨晶晶;
    2019, 6(02): 4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却较少关注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问题。对北京A打工子弟学校29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欺凌伤害在流动儿童人群中的发生率为66.6%,其中频繁的欺凌伤害的比例为10.2%,较差的家庭亲密感、情感表达和校园和谐程度会增加流动儿童遭遇欺凌伤害发生的可能。防治校园欺凌,要加大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开展针对家长的培训,并营造安全和支持性的校园氛围。
  • 论文
    刘璐婵;
    2019, 6(02): 6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的初始动机下,福利体制限定了福利国家对待救助制度受助者的态度与方式、划定了受助者的受益规则及权利边界,影响着救助理念和制度实践,并最终引导了福利依赖研究的分野。在受助者的污名化、福利依赖行为的界定、福利依赖对象的识别、救助项目结构设置、受助规则调整等福利依赖的五个研究面向上,福利体制类型不同,各国的表现不同,并形成了三种福利依赖研究路径:包容与保护的社会民主主义路径、惩戒与再造的自由主义路径和敦促与监督的保守主义路径。
  • 论文
    张会平;
    2019, 6(02): 7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粗离婚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婚姻质量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居民更为关切的婚姻目标。尽管学界曾经探讨过离婚的风险因素,但是与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离婚数量迅速增长的严峻社会现实相比,相关的学术研究还远远不够。本研究旨在检验婚姻投资模型在我国城市女性离婚意向中的适用性。研究中的测量工具包括:婚姻满意感量表、婚姻承诺量表、女性的家庭经济贡献和离婚意向量表。通过目的抽样法,本研究中被试为763位来自北京市区的已婚女性。研究结果显示,婚姻满意感越高,离婚意向越低;婚姻承诺越高,离婚意向越低;结婚时间越长,离婚意向越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婚姻满意感和结婚时间对离婚意向的预测作用较为显著。因而,婚姻投资模型在解释我国现代城市女性离婚意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论文
    潘建雷;
    2019, 6(02): 7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学说是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独特思想产物,是19世纪初期集体良知对失范的经济生活的反应。涂尔干对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事实"的考察既是"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这项研究也与宗教禁忌、家庭、财产观、契约等诸道德要素的研究一同构成了涂尔干现代社会转型可能性的研究系列。涂尔干试图通过呈现社会主义"最一般、最非个性化、最客观的特征",分析那些促使圣西门等人提出社会主义的道德、政治、经济行为的新原则的社会压力,确诊催生社会主义的集体病症,检讨社会主义方案的利弊得失,为寻求恰当的治疗方法乃至社会的总体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论文
    黄家亮;
    2019, 6(02):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8》(张建明、洪大用、刘少杰主编,洪大用执行主编,黄家亮执行副主编)的主题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由1个总报告、12个子报告和1个附录组成。报告深入分析了精准脱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与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文化体育、人口发展和生态环境等12个基本民生领域中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短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