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第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8-01-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文军;
    2018, 5(01):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分割运行,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也不例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工作实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我们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研究仍非常薄弱。一门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研究,即建立起专业化的理论和
  • 论文
    黄锐;
    2018, 5(01):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之上,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假设涉及到对人的假设、对社会的假设和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假设。本文尝试将社会工作对人的假设定义为利他的人、对社会的假设界定为进步的社会,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假设确定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澄清社会工作理论的哲理传统与价值取向,也对建构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乃至于社会工作学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论文
    张方旭;
    2018, 5(01): 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系"是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概念,但由于其复杂性,学界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的关系理论。本文从"社会网"、"社会交换"、"社会资本"三个角度系统阐释了什么是关系理论,然后把"关系"具体操作化为:关系主体、关系网络、关系力量、关系资本,并以此为解释框架应用到社会工作中。关系主体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充分分析关系主体的情况下,发掘其所在的社会网络的关系资本,改善其与其他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力量,帮助关系主体改善或重建其关系网络,最终达到帮助其解决困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关系主体、关系网络、关系资本、关系力量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 论文
    易臻真;
    2018, 5(01): 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以短期服务为导向的理论模式,危机干预理论强调为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快速且短暂调适的专业服务以协助其恢复状态。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的详尽介绍,本文梳理出了目前危机干预理论中常用的实务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CISM和CISD模式、ACT模式以及任务模式。与此同时,危机干预理论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趋成熟,具有一定的优势及影响力并在实务应用中不断前行。最后,通过对其理论本身及实践应用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不难发现危机干预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向多线性视角转向,并积极运用对接高新科技。
  • 论文
    杨荣;李玉芬;
    2018, 5(01): 3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问题是失独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干扰了失独老人正常的生活秩序。本文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失独老人心理帮扶的实务方法。研究过程借鉴了Gerald Susman的行动研究模型,具体包括问题的诊断和界定、行动计划的制定、行动规划的推动、问题的再评估以及总结反思五个阶段。通过危机介入、哀伤辅导以及心理恢复三个方面的干预,研究对象最终恢复了心理健康,证明社会工作介入失独老人心理问题的帮扶是有效的。
  • 论文
    刘晨男;石楠;
    2018, 5(01): 4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流动形式逐渐由单身型流动向家庭型流动的过渡以及网络的特性及其他因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流动网瘾青少年。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1位案主的访谈,发现动机性访谈技巧介入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要肯定案主的价值和能力,多询问开放式问题,进行反映性倾听,询问唤出式问题,适时做出摘要以及在征得案主许可的情况下提供建议。流动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与家庭亲子关系、网络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对其的预防和解决需要政府、家庭和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
  • 论文
    袁芮;
    2018, 5(01): 5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子女离家的老年夫妇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的数目逐步攀升。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庭照顾与社区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们应对空巢问题的本土化逻辑。以儒家思想中的"孝亲"观念为例,它包含了恭敬、色难、及时行孝、谏止、慎终追远、父母唯其疾之忧、无违等重要原则,为我们解决空巢问题提供了一套基本准则,特别是肯定了邻里支持对缓解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作用。提倡邻里支持,完善社区照顾,挖掘社区自身资源,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有助于弥合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空白。作为基层实践者,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的输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扮演资源整合者、使能者等多重角色。
  • 论文
    李升;方卓;
    2018, 5(01): 6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探讨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下代际关系何以支持家庭养老问题上,对具有维系功能的文化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从文化功能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农村个案的深入剖析,对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下的孝文化与家庭养老支持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变动引发的代际关系"断裂",传统的孝文化呈现失范状态,依赖孝文化的"反哺式"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异变,主要表现为孝文化由"价值性"转向"工具性"、转向女性家庭成员支持的"靠女养老"及孝文化控制变异下的养老束缚等,由此造成了家庭养老在经济支持、看护支持与精神支持诸方面的困境。解决由孝文化失范造成的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困境,既需要重视家风建设,也需要完善养老服务。
  • 论文
    黄丹;倪锡钦;
    2018, 5(01): 7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福利政策是现代社会政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水准。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梳理了中国女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脉络,在肯定其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批判:整体政策中仍有"父权"色彩残留、固化了女性作为照顾者的角色、没有回应不同女性群体的需求及利益、女性团体及个人未在政策制定中"发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在政策制定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并兼容回应女性的现实性别需求及战略性别需求;建立国家层面的整合性的女性福利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的性别敏感度;鼓励不同政策主体的参与;运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力量;开展针对妇女的参与意识觉醒及能力建设等。
  • 论文
    黄志辉;
    2018, 5(01): 8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费孝通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启,便展开了有关中国城市的类型学分析。他基于现实的关怀与文明的视野,区分出了中国的都会、城池、城镇、集市等四个大类的差异,而且在每个类别中还进一步区分出了次类型。基于城市类型的差异,我们能看到各种城乡关系的差异。费孝通的城镇类型观,不仅能够回应马克斯·韦伯关于"东方城市类型"的单调说,而且给威廉·施坚雅的区域市场关系理论增加了一个维度:在城乡区域间的市场联系之外,还存在道义联系;区域秩序的关键并非一定是各级城镇市场,乡村社会与经济的顺畅运转才是维持城乡关系均衡的关键。